一条街,承载百年记忆;一座城,焕发时代新生。近日,由园林设计总院负责设计的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正式对外开放。本项目曾是伪满时期的“顺天大街”,如今以“保护第一、活化更新”为核心理念,化身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典范工程。 本次改造凝聚了来自全国的专业智慧,由园林设计研究总院领衔,携手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多家设计机构,组建了近百人的多专业联合团队,专业人才涵盖景观、建筑、市政、照明、运营等多个领域。历时300天精心打磨,百年老街焕新蓝图完美呈现。 缘起:从“官厅街”到文化名街 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是长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轴线,2012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伪满时期“官厅街”的见证者,这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警示价值,更凝聚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风貌。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街区一度面临保护不足、设施老化、文化展示缺失等问题。如今,通过系统性整治,这条老街重焕生机,成为长春文化软实力的新名片。 蜕变:1445米的时空长廊 项目全长1445米,总面积约62.75公顷,涵盖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一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吉林省图书馆旧址。街区内东亚建筑风格鲜明,是展现长春近现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项目曾经存在三大痛点:封闭管理的文物院落,围墙与杂乱植被遮挡视线;人行道狭窄破损,景观环境杂乱;文化展示与旅游配套功能缺失。园林设计总院按照“保护第一、文化引领、开放共享、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严格保护街区历史格局,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无界融合,让建筑“开口说话”,让历史触手可及。 亮点:三大策略,重塑街区灵魂 透特色——拆墙透绿,重现历史风貌 拆除学校、企事业单位原有围墙,退让出原来封闭的绿地空间,还绿于民。保留古树,修枝透影,还原疏朗通透共享的街道空间。恢复中央绿化带历史风貌,新建1611米无障碍木栈道,提升步行体验。 塑文化——标识系统,讲述百年故事 设立三级文化阐释标识系统,从街区沿革到文物历史,分层展示文化内涵。增设导视牌、座凳等设施,引导游客深度游览。 营场景——活化运营,打造沉浸体验 活化“一馆三展厅”,丰富业态场景。打造可进入、可触摸、可感知的街区空间,让历史“活”起来。 焕新:以人为本,品质升级 慢行系统优化。人行道宽度由3-6米拓宽至6米,铺设青锈色石材,尊重历史风貌。 配套设施完善。新增12处口袋公园,赋能东北区域首开品牌蛋糕店、咖啡店、轻餐饮店、文创店等多元消费业态,同时配置可充电座椅、监控、音响等设施,提升服务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文化氛围营造。通过灯光设计、景观小品,点亮街区夜晚,延续历史肌理。 新民大街的蜕变,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城市文化记忆的延续,它为全国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供了“长春范式”。未来,这里将成为长春的文化客厅,推动老城活力复兴,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