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由一分公司承建的崇明西沙乡村公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崇明西沙乡村公园位于上海市崇明区西部的绿华镇内,明珠湖公园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毗邻其左右。基地内林、水、村、田等要素齐备,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景观游憩价值。一期项目即将于近期竣工,未来,崇明西沙乡村公园将成为新的城市郊野旅游热点。 集思广益 攻克盐碱地改良难题 盐碱地公园改造是西沙乡村公园提升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难点所在。盐碱地公园的前身是咸菜场,土壤碱性偏重,地块内水质浑浊,苗木存活率极低。经过多方实地考察,项目团队取消原有地表绿覆盖的方式,采用先土壤改良后开沟筑源的方案,其中土壤改良是重中之重,主要通过设置透水土工布和碎石隔淋层达到降盐效果,再配以不同类型的改良种植土,提高苗木存活率,为崇明同类型盐碱地改良探索和积累了成功经验。 水岸联动 构建河道自净化体系 西沙乡村公园内共有86条村级河道,由于护岸土坡塌陷入河,加重了淤泥堆积,再加上村民生活垃圾排入沟渠导致水系污染,环境恶化。项目团队尊重现状,以水体自净功能为基本出发点,利用农村地区具备低洼地带和周转土地的优势,淤泥在低洼地带堆放后还原为土地利用,如河堤加固、道路铺设的填土进行使用。整治后达到基本清除河道淤泥、垃圾及水藻类生物的效果。考虑到村级河道宽度较窄,自然护岸主要采用网垫植被形式,如植生土坡及生态材料构成的护坡或挡墙,可实现水陆横向连通,能为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生境条件的功能。对现状木桩护岸进行改造提升,采用杉木桩,外形直顺光圆,具有轻质高强度的优点,较好的韧性能承受冲击和震动,斜坡种植绿化,达到防止边坡沉降坍塌,水土流失等效果。 以人为本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乡村 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使用需求,按照“一宅一树、一院一圃”的设计思路,改造绿地空间,增植庭荫树和果树,丰富庭院空间功能,统一村宅风貌达到美化绿化的景观效果,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合美村庄。以尊重农民意愿、提升村庄风貌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对于公共景观环境进行绿化美化。项目团队在河道两侧种植色叶乔木,营造夏秋过度时期的季相变化,形成活泼亮丽的植物色块,丰富景观色彩。对护坡植被进行清理修整,在斜坡上间隔种植开花地被,与乔木结合重塑河道两岸景观空间,打造适宜村民居住、提供视觉享受、亲近自然的河道景观。通过见缝插绿、能绿则绿的方式,构建“村在林中、路在花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绿色乡村风光。 近年来,崇明基础设施的提升为文旅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美丽乡村建设让崇明拥有更好的乡村风光,花卉产业发展更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旅游选择。在花博会的影响下,崇明文化旅游实现飞跃式发展。近年来一分公司充分发挥园林集团“园林景观+环境工程”双主业优势,陆续在崇明设计施工了多个兼具生态效益和景观风貌的乡村建设项目,助力崇明当地更好地激发花博会经济效益,开拓文旅展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探索,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品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