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园林集团承建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即将开园

日期:2021-12-20

由园林集团承建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将于2021年12月下旬向广大市民游客开放。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于2017年9月22日开始建设,将于2023年底完成主体建设,2024年实现全园开放。此次公园北区开放以后,世博文化公园将进入运营管理和建设并举的新阶段。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定位为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思想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生动案例。规划建设世博文化公园是上海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区域空间品质,延续上海世博精神,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举措。

北区率先开园,是回应广大市民热切期盼的重要举措,让老百姓尽快享受到公园建成的成果,让市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使黄浦江两岸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本次开放的公园北区占地85公顷,主要由舞动广场、静谧森林、时光印记大道、世博花园、音乐之林、中心湖、后滩滨江、申园等景观片区和景点组成。

舞动广场:位于公园东入口,面积约5.8公顷,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广场以中国古典园林月洞门为设计线索,用“框景”手法把桥、水、洞、门巧妙结合,空中鸟瞰,演绎“别有洞天”意境。广场东侧为城市界面,交通汇聚,高楼林立;西侧为公园界面,静谧森林,春花秋色,“洞天觅荷”是广场核心,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广场如城市舞台,行走、驻足,行云流水,夏季赏荷、秋季赏叶,从城市转身,回归自然。


静谧森林:位于公园东北部,面积约16公顷,是公园最大面积的生态涵养林。静谧森林注重生态、野趣的景观效果,还原自然森林,展示四季更替,是城市中心的天然氧吧,将城市喧嚣隔绝于外,形成公园绿色屏障。静谧森林设置木栈道穿行其中,是体验自然生态、静赏秋叶斑斓的好去处。

时光印记大道:以不同时期的场地特征为时间线,总长400多米,从东至西分为三段。它讲述了公园所处场地的三段历史,依次展示从钢铁工业时期到世博会时期再到世博文化公园时期,从工业时代到生态文明时代的历史演化进程,将时光穿行与休憩空间结合,既满足游人的游览需求,又提供感受文化的开放式空间。

世博花园:位于公园北部核心景区,面积约7.2公顷。世博花园依托上海世博会四个保留场馆,以樱花环道串起精致花园、海棠花甸等观景特色,通过自然与文化承载,展示世博记忆。世博花园集中呈现各类春花植物,1公顷中心草坪四周,东侧为欧洲风情的精致花园,西南侧为百米紫藤长廊,北侧为上海市花白玉兰为主的玉兰花林,是翠绿围合、粉花烂漫的春花博览会。

中心湖:位于公园中心,水体面积约11公顷,水源引自黄浦江,通过水体循环的物理净化和水生植物的生态净化,实现水体生态自我净化。中心湖以挺、浮、沉水植物丰富水岸线,形成多层次的精致滨水空间,通过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的融合,最大限度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

后滩滨江:面积约23公顷,于2009年10月建成开放。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原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并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2017年,在浦江两岸贯通的大背景下,后滩公园完成了三线贯通工程,同年底,后滩公园纳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范围,成为世博文化公园后滩滨江景区。


申园:是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中独具江南园林文化特色的园中园,总占地达5公顷,园内掇山理水、筑房建桥,总体规划形成北山、南水、东园、西苑的空间布局,山环水抱之中的建筑群落呈现明清时期江南传统园林风格。申园着力构筑醉红映霞、古柯晚渡、玉堂春满、松石泉流、曲韵天香、秋江落照、烟雨蓬莱、荷风鱼乐八景,在现代时空里,营造一座经典的江南园林,表现江南之态,传达江南之魂。咫尺山林,创一代沪上新名园、中国园林新典范。(图/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