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百禧公园的前身为铁路运输支线,铁路拆除后改建为曹杨铁路市场直至2019年关闭后闲置荒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曹杨新村建村70周年,把握举办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契机,普陀区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理念,将这条长达一千米的闲置空间,打造成为“城市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社区典范,并命名为“百禧公园”。 园林设计研究总院负责本项目的总体概念与景观设计,将“以人民为中心,创建美好生活”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等原则,实现“千步云廊心连心,百禧众荟创新生”的设计愿景。将闲置、失去邻里交流功能的空间,通过规划设计手段,塑造空间的流动性与互动性。并结合曹杨新村的改造,构建“长藤结瓜、绿蔓曹杨”的空间格局。 百禧公园的打造,是一个城市DNA的激活过程,这个激活的策略包含了“记忆、缝合、新生”三个层面: 记忆:保留铁路与铁路市场的历史,保留基地中的铁路市场铭牌、体现市场摊位格局的老墙,局部节点以“月台”的形式重新诠释铁路空间的记忆。并结合曹杨新村的历史符号作为景观装饰,形成具有时代记忆的趣味感。 缝合:结合“生态、生活、景观”三元素的缝合:“生态的缝合”将基地与周边绿意茂密的小区环境紧密联系;“生活的缝合”通过活动导入、慢行系统贯穿、社区通达,打造邻里友好有温度的生活场域氛围;“景观的缝合”通过打造具有新气象的景观环境,进而带动曹杨区域景观的提升。 新生:融合新科技、新思维、数字孪生城市等概念,将本项目打造成具有活力的多功能高科技居民服务区。 本项目将基地一千米的带状空间打造为“多维立体高线”的形式,并发展为“一廊、两翼、六区、多景”的空间形态:“一廊”是具备多样功能的立体通廊,“两翼”是以基地中段与兰溪路交接处为中心向南北两翼延展的空间,“六区”涵盖了历史记忆核、市民花园、居民服务体验区、全龄综合活动区、城市艺廊、城市T台等六大分区,“多景”布置于场地中的多个景点,点亮立体高线,展现创意生活,串联社区活力。 绿化设计方面,结合高线的空间形态,打造立体化的绿化体验环境。并通过植入景观文化内涵、丰富场地细节的方式,打造石园、曲园、竹园、清风园、闻香园、镜园、丘园、百木园等八座微花园。 百禧公园于9月25日正式完工对外开放。作为“美丽曹杨、美好生活”的示范区,百禧公园项目的实践过程可视为上海城市保护更新形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