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水务公司承建的大治河西闸除险加固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本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是肩负着上海浦东片区防洪挡潮、排涝引水、通航保障重任的Ⅰ等水利枢纽工程。它不仅消除了运行40余年的老旧隐患,更是成功应用了现浇与预制装配组合的施工工艺,成为了上海首例在水闸上采用装配式方案的工程,以创新技法为传统水利设施升级改造提供了“上海方案”和“智慧样板”。 夙夜攻坚克汛限,科学统筹保节点 大治河西闸自1979年建成以来,一直是守护浦东南片区域城市安全的关键水工建筑物。历经四十余载潮湿环境的侵蚀,混凝土老化、钢筋锈蚀等问题日益凸显,对其进行除险加固迫在眉睫。然而,在通航、防汛功能无法长时间中断的严苛要求下,如何在极短的施工窗口期内高效、高质地完成改造,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最大难题。 闸墩是水闸受力的关键构件,对水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水利工程中的闸墩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尺寸大、异型断面多,常常需要采用分层分块浇筑的施工方法,容易造成冷缝增多、外观质量欠佳等问题。此外,由于施工位置多处在河道,采用现浇施工工艺时,现场需进行绑扎钢筋、搭设脚手架、支模等一系列工序,不仅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也会延长。 为有效加快闸墩施工速度,确保施工质量,项目团队与河海大学达成合作,决定创新采用“钢筋混凝土闸墩现浇+预制装配组合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在至少保证两孔闸门正常引排水运行的基础上,对六孔闸门开展不断流翻交施工。 精工智造破常规,毫米精度铸新闸 对于大治河西闸此类服役期较长的已建水闸,如果采用现浇工艺,较长的施工周期将严重影响水闸功能发挥,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具有防汛功能的闸门,其施工工期必须严格控制,以避开每年的雨季汛期。 项目团队采用的现浇与预制装配组合的施工工艺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即在水闸设计最高水位以下,闸墩采用传统现浇工艺,避免施工缝削弱防水防渗功能,增强结构耐久性;而在设计最高水位以上,则在工厂内将胸墙预先精准浇筑成型,然后运输至现场,通过大型浮吊进行吊装拼接。相比于传统的浇筑方式,它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操作难度,从源头保障了水闸闸墩的整体质量,为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每个预制构件自重大、形态不规则,且闸墩的门槽轨道预埋部件数量多,对安装精度要求极高,加之采用浮吊工艺,进一步增加了连接定位作业的难度。面对该挑战,项目团队建立了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确保各环节责任到人,以便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各类问题。 为进一步实现上下构件的精准与快速就位,项目团队还专门研发了“预制拼装导引插销结构”及“一种预制构件拼接用钢筋及套筒高精度定位盘”两项专利技术,确保所有钢筋对中误差控制在1~2毫米以内。 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可节约工期约50天,在我国水闸分布广泛且数量庞大的背景下,将适用于服役较久的水闸改造,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同时,本工程获评“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文明工地”,“钢筋混凝土闸墩现浇—预制装配组合施工工法”获评上海市水利工程建设工法。 大治河西闸除险加固工程成功应用现浇与预制装配组合施工工艺,以及研发两项专利技术,为攻克老旧水闸改造中工期紧、风险大等行业共性难题提供了新路径。大治河西闸今后将以更强大的身躯和更坚实的内核,持续守护区域防洪安全与城市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