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绿建公司承建的方厅水院景观绿化工程顺利竣工。 方厅水院总体布局采用四合院形制,设计手法上采用新江南风格,在太浦河南岸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沿中轴线设置主会馆,四角分别设置沪苏浙皖的主题展馆,各馆通过三座步行桥及连廊无缝衔接,实现了跨域、跨河互连,体现了中国传统空间形制和江南水乡文化,又蕴含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向心汇聚、一体发展的空间意向。配套景观绿化工程以平原水网、湖荡湿地的长三角风土印象为基底,以“三省一市”的风光印象、人文印象为设计出发点,助力水乡客厅示范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本工程景观绿化总面积约15.93万平方米,涉及主会馆、江南四馆(上海馆、江苏馆、安徽馆、浙江馆)及新开河六个区域。 舟影流转、人水交织的水乡景象 为健全全园通达的园路体系,创造氛围感多样的抵达路径,项目团队在主会馆南侧新开设一条河道,并设置南岸-主馆转船湾,面积约7000平方米,作为水上到达主会馆船厅入口的“大门”。同时,在落客广场前新建3400平方米的大草坪,用于休息游憩与举办各类草坪节活动。 畅享人文、多元共生的江南四馆 江南四馆大量选用乡土植物,适当点缀新优植物,着力呈现各地四季风貌,春观上海、夏观浙江、秋观江苏、冬观安徽,塑造自然和谐的大山水园林特色景观。 上海馆以“摩登海派”为主题,引入圩洲水景,种植玉兰花,搭配红砖坐墙,为游人带来一场体验海派文化的精致旅程。浙江馆以“湖光山色”为主题,融合茶文化、西湖、荷花、苏堤等元素,打造前庭茶山、后院荷花池等特色景观。江苏馆以“诗性园林”为主题,整体采用映射建筑、突出水面的空间布局。后院花园结合场馆本身的纯净背景,以红枫、石灰岩为缀,打造亲水庭院。安徽馆以“水墨松石”为主题,前庭汲取山地丘陵的形象,打造徽派假山。后院黄石点缀劲松,营造具有虬曲苍劲、生机盎然之风范的水墨松石花园。 蓝绿交融、绿色低碳的园林景观 布局多元海绵设施。按照2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达到50%”为目标,在硬质路面广泛运用透水铺装,并辅以绿色屋顶、下凹式草地、旱塘、植草沟以及生态停车场等生态设施,形成建筑与景观一体的“渗、滞、蓄、净”雨水收集体系,实现雨水径流循环利用,净化后的雨水将成为场地景观用水。 设置两类减碳节点。丰富乔木以及湿地植物品种,增加乔木数量及湿地面积,推动原有“单一乔木、单一水域”碳汇模式转为“自然林、自然湿地”的高碳汇群落模式,进一步提高方厅水院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2021—2035年)》指出,“水乡客厅”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就可见可现的集中展示区,由两省一市共同打造的体现示范区生态绿色理念的功能样板区,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长三角一体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制度创新试验田。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示范产居、人文、生态一体化发展的世界级水乡客厅,建设成为跨行政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窗口与核心承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