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园林设计研究总院集策划、规划设计、展览展示、数字化保护工作于一体的嘉定秀野堂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江南秀野文化园(一期)正式开园,同时为期一个月的江南秀野文化月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秀野文化”肇始北宋,扬名南宋,于明清之际发扬光大。以“秀野”命名园林居所始见于北宋《洛阳名园记》,后经苏轼对司马光“独乐园”“花竹秀而野”的精神阐发,使得“秀野”成为孟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思想的文学注脚,秀野堂也因此成为集诗词文化、园林文化、宗祠文化、藏书文化、家风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符号延绵至今。 民国浦氏嘉定秀野堂由嘉定名门望族和文化世家的浦氏第十四世——浦增声于1927年建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识。经修缮改建为江南秀野文化园,占地近2200平方米,包括秀野园、秀野堂、秀野台三部分。 2023年11月,秀野堂启动本体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园林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团队在项目前期围绕秀野堂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嘉定人文积淀,制定了以数字化技术手段为依托、全过程赋能文物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的总体思路。项目全过程中综合运用点云雷达激光扫描和全景拍摄,对文物建筑进行了精确的数据采集和记录。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修缮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不可移动文物长期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字资料,也为嘉定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秀野堂东厢房是浦氏家族的陈列馆,布局上还原了民国时期的浦氏书房,设有书架、书桌等家具陈列;西厢房以嘉定非遗为线索,复原卧房场景。 在全园展陈空间的设计上,针对“小空间大主题”的难题,实现展览层级分明且信息组团紧密,运用创新性、数字化、艺术性等多元化创新手段,以嘉定浦氏字辈排行作为时空线索,围绕“聿修厥德,敬业乐群”的核心内涵,设置“秀野七折”的游览序列,构成有记忆温度,有史记可循的展陈体系,实现了从七个维度对中华秀野文化的历史文脉传承、精神内涵价值和创新发展。 在技术方面,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推出了“云上秀野”江南秀野文化园数字展厅,围绕秀野文化、保护修缮、活化利用三大板块,真正实现了全园展陈“室内与室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物质与非物质结合、解说和体验结合”的融合体验。 嘉定秀野堂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项目是园林集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文物活起来”具体要求的生动实践。围绕“聿修厥德、敬业乐群”的核心内涵,以数字化创新手段为抓手,通过江南秀野文化园“实景秀野”与“云上秀野”平台的联动,推动低等级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为嘉定文旅赋能。下一步,园林集团将持续推动数字化创新驱动力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