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琸源公司实施的山西晋城东河上游河道治理及清水复流项目收到晋城市凤禹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的表扬信,“精兵强将齐聚力,青山绿水还复来”,这是来自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的美誉与肯定。 山西晋城东河河道治理及清水复流工程是晋城市委市政府为迎接“2022年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顺利召开而实施的重点工程,是一项加快生态美丽宜居晋城、提升人居环境而实施的民生水利工程,也是晋城市坚持全市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琸源公司针对项目特点,发挥“水岸联动、蓝绿交融”的多专业多领域融合优势,抽调水系工程建设专家和工程师,集结了水利、市政、环境工程、园林景观领域的优秀人才,投身东河治理建设。目前东河河道治理成效初显,晋城市各级领导多次调研、观摩,对项目整体效果予以充分肯定。 水利先行 清水复流 建设前,该项目区域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整体水体为黑臭水体,部分河段因其他项目施工过程中将弃渣倾倒至河道,部分河段已无明显河槽,堆积的大量建筑、生活垃圾及杂填土局部形成陡坎,落差近十余米,同时由于垃圾堆积成山且无护砌,存在滑坡危险、汛期泄洪不畅。 项目团队按照先消除河道黑臭水体,同时疏浚确保行洪安全,同步考虑两岸雨污水,使用净化后的中水进行河道生态补水的思路,逐步推进清水复流工作。项目前期先进行了河道清淤疏浚、滩槽整治,同时护砌河岸、铺设截污管道、改造泵站,后续建设滚水坝、跌水瀑布等,治理河道3.45公里,向河道年补水50万平方米,形成蓄水面积2万平方米。 生态修复 改善环境 以水系公园的“点”带面,以河道治理后的“线”带片;对东河上游段河道进行整治,以“水”和“绿”为基础,由水位中心轴线向两岸扩展,包括水域景观、过渡景观及岸域景观等。在水域中种植苦草、睡莲、荷花,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为水面点缀色彩;沿岸种植了芦苇、菖蒲、水葱、花叶芦竹等挺水植物,形成一条整体的线性水域绿化带;在岸上铺设草皮,种植鸢尾、萱草、马兰等地被植物。这一系列有层次的植物搭配在降雨时对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起到过滤截流作用,极大地缓冲了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截流了雨水冲刷路面的尘埃杂质,最终使得较为清澈的雨水汇入河道。考虑到对河道水的充分利用,绿化灌溉喷淋系统的水取自河道,同时在下游溢流口设置了回流泵,大大提升了河道水的利用率。利用河道整体的自然高差和多处滚水坝、跌水瀑布的设置,让水活起来,也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为了保持后续水质,形成自然生态链,在水域中投放了近万余尾鳙、鲢鱼等虑食性鱼类,投放了千余尾黑壳虾,其主要以藻类和动植物尸体为食,对抑制河道内藻类的泛滥有非常大的作用,投放了大量的螺、蚌,净化水质及底泥,对底泥中的有机质进行消减,稳定水体透明度、改善水环境。 景观提升 亲近自然 项目营造小桥流水的特色水系,建设了5座景观市政桥、2座生态园桥,项目整体形成多样化水体形态,包括河、湖、溪、池、瀑、滩、塘等,共有5个湖泊(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滚水坝20处、跌水瀑布1处。为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构建人与自然互动的平台,还设置了亲水石栈道、亲水平台、白沙滩和卵石滩供市民游玩。 两岸沿河设置4米宽骑行道,由南向北,与植物园内原有道路相连,上游直至龙马湖环湖路相接。形成整个东河景观带环路系统。滨水游步道、园路与骑行道相呼应、配合,形成环路系统联系各个景观,打造适宜的散步线路。在步道建设同时,通过滚水坝将瀑布与蓄水面进行串联结合,形成“一串一带”的景观效果。 晋城东河河道治理及清水复流工程从生态、景观、人居等多维度出发,为周边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基本实现市区河道水系整体互联互通,提升了紧邻道路和河道土地的使用价值,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琸源公司以多专业多领域融合的综合优势,助力晋城市全面打造山水交融的现代化城市,提高人民生活幸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