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六磊塘东泵闸完成通水验收 上海建工园林水利业务战略布局再深化

日期:2025-07-02

来源:建筑时报



630日,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水务工程公司承建的上海市闵行区重大水利工程——六磊塘东泵闸工程正式通过通水阶段验收。这座集挡潮、排涝、水资源调度、通航于一体的“水上枢纽”,历经一年多建设,以“千年一遇”防洪标准正式投用,成为闵行区“水安全、水生态”双提升的关键枢纽。

作为“七一”献礼重点项目,71日,2025年闵行区水务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综合观摩活动随即在六磊塘东泵闸现场举行。上海市水务局建管处、上海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水务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中心站、闵行区水务局、闵行区水务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上海闵行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及水务工程公司等行业单位代表齐聚,实地探访其施工安全质量管控经验。

活动中,观摩团重点参观了内河至外河已完实体工程及智慧工地系统展示区。项目团队展示了导流钢管穿越钢管桩围堰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大面积防撞钢板安装精度控制等10余项行业质量控制难点技术,其中“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尤为亮眼——该平台依托智慧水利建设要求研发,集成视频监控、深基坑位移、周边建(构)物状态等多源异构数据,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等核心监测项的实时预警,为工程安全质量筑牢数字防线。


高标准建设破解一线防汛三大挑战

作为淀南水利片区外围核心工程,六磊塘东泵闸的建设标准堪称“顶格”:按I等工程等别建设,执行黄浦江千年一遇高潮位的防汛标准、3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的防涝标准;泵站总设计流量40立方米/秒,可双向引排水;同步改建内外河护岸480米,配套0.3万平方米管理房。其建成将直接提升片区防洪除涝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是闵行区“水安全、水生态”双提升的关键节点。

但该项目施工难度远超预期。周边厂房距基坑最近不足5米,垂直支护体系最大开挖深度11.4米;桩基工程量庞大,基坑设两道内支撑;还需应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以及导流、围堰及水工结构交叉施工、多道支护体系与结构交叉施工等众多工程重难点。

“项目于2024425日正式开工,历经高温、超强台风、极端寒潮天气的多重考验,项目于202496日通过外河围堰阶段验收,在2025125日完成泵房底板混凝土浇筑。”项目负责人胡晓辉回忆,面对春节加班,团队编制《春节期间工作计划》,明确人员值守、安全质量措施,54名建设者在低温环境下完成2755方混凝土浇筑,推动主体结构提前进入高峰期。


水利业务高效落地的战略先手棋

六磊塘东泵闸的“高效落地”,并非偶然,而是上海建工园林集团水利业务战略布局的缩影。

2023228日,园林集团成立水务工程公司,依托水利水电一级总承包资质进军水利市场。据水利部公开数据,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3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同年底,《上海市水网建设规划》明确要求构建“三江一网十枢”市级水网总体布局,未来十年将新增水利投资超2000亿元。正是瞄准了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风口”,2023年,园林集团将水利水务列为“5:3:2”业务转型的重要一极(园林景观50%,城市更新、乡村振兴30%,水利市政20%),2024年水利水环境业务订单突破40亿元。

技术突破是支撑订单增长的核心。六磊塘项目团队研发的导流钢管穿越钢管桩围堰技术、钢立柱桩精度控制等技术,已形成多项专利及技术工法;针对交叉施工挑战,团队创新应用二维码技术布设现场感知网点,结合施工阶段特点部署传感器网络,对关键设备、重要部位状态进行实时物联感知与数据采集,并通过智慧看板全景掌控工程建设全过程,用智慧赋能驱动精细管理。这些成果成为园林集团水利工程的“技术名片”。


市场再出发:从“六磊塘样本”到“全国蓝图”

六磊塘东泵闸的通水,意味着园林集团水利水务业务跑出“加速度”。

目前,园林集团已布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环太湖流域等重点区域,承接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二期)、长三角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吴江段)等亿元级项目,形成“水岸联动、软硬结合,蓝绿交融,生态水利”的专业特色。

人才储备同步加速。通过与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共建合作平台,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此次六磊塘东泵闸项目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和青年突击队,在19小时底板浇筑、春节留守等关键节点,党员干部带头值守,用“事不避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奋斗者精神和行动凝聚合力。“我们的团队平均年龄31岁,虽然年轻但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从基坑支护到闸门调试,从混凝土配比优化到防汛防台,他们用实力证明了园林速度的背后是园林能力。”项目负责人胡晓辉说。


7月的六磊塘,新建泵闸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对于淀南片区居民而言,这不仅意味着防汛能力的提升,更意味着保障韧性安全城市的一份安心。从“园林速度”到“园林能力”,从区域标杆到全国布局,这座泵闸正以水为墨,在长三角水网间书写着民生工程与市场拓展的双赢答卷。